TEL:13870325699

欢迎访问江西蓝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

江西蓝灵农业

Copyright © 2018  江西蓝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-- 版权所有       编号:赣ICP备18012241号-1      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南昌

江西蓝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

公司总基地地址: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清水乡双溪村(灵山风景区)
电话:0793-8265699
13507038238(邱先生) 
13870325699(潘先生)

关注我们

栽培技术

>
>
蓝莓种植之病害处理

蓝莓种植之病害处理

蓝莓种植之病害处理
 
  蓝莓是一种好管理的果树,病害防治是蓝莓栽培管理中的重要环节。各种病害主要危害蓝莓的叶片、茎干、根系及花果,造成树体生长发育受阻、产量降低、果实商品价值降低甚至失去商品价值。我国蓝莓已由引种阶段进入到大面积栽培阶段。一些病害逐渐开始发生。危害蓝莓的病原有真菌、细菌和病毒。
 
  对病害应以原则上 一是采用预防为主的原则与综合防治相结合的方式,尽可能地实现自然农业生产生态条件;二是采用先进的施药技术而尽可能地降低农药用量,提倡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、低毒、低残留性能的化学农药并科学合理地进行交替用药为宜;三是采用化学农药时应严格按GB 4285、GB 8321的用药规定标准执行。其防治方法,主要是在休眠期进行清园,清除园内的枯枝落叶,结合土壤深翻,把一些病叶及虫卵清除,减少病虫越冬基数。在生长期及时喷洒杀菌剂与杀虫剂,可有效防治和控制蓝莓的病虫害。
 
一、 真菌、细菌性病害
 
1、僵果病
 
  真菌病害,病原为Moniliniavaccinii—corymbosl,属子囊菌亚门链核盘菌属。在侵害初期,成熟的孢子在新叶和花的表面萌发,菌丝在叶片和花表面的细胞内和细胞外发育,引起细胞破裂死亡。从而造成新叶、芽、茎干、花序等突然萎蔫、变褐。3~4周以后,由真菌孢子产生的粉状物覆盖叶片叶脉、茎尖、花柱,并向开放花朵传播,进行二次侵染,最终受侵害的果实萎蔫、失水、变干、脱落、呈僵尸状。越冬后,落地的僵果上的孢子萌发,再次进入第二年循环侵害。僵果病的发生与气候及品种相关。
 
【预防与防治】
  ①入冬前清除果园内落叶、落果,烧毁或埋入地下,可有效降低僵果病的发生。
  ②春季开花前浅耕和土壤施用尿素有助于减轻病害的发生。
  ③药剂防治:可以根据不同的发生阶段,使用不同的药剂。早春喷施0.5%的尿素,可以控制僵果的最初阶段,开花前喷施50%速克灵可以控制生长季发病、或选用50%腐霉利1000~1200倍液、7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、70%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、50%多菌灵1000倍液;40%菌核净1500~2000倍液。
 
 
蓝莓种植之病害处理
 
 
2、茎溃疡病
 
  茎溃疡病是由Phomopsis Vaccinii真菌引起。溃疡病往往发生的枝条茎部茎干,定植和管理中要注意不要碰伤这个部位,这个部位埋土一定不要深,茎溃疡病危害最明显的症状是“萎垂化”,或者茎干在夏季萎蔫甚至死亡。严重时,一个植株上多个茎干受害。气候炎热时受害叶片变棕色。随枝条成熟,叶片卷在枝条上呈束状。茎干溃疡病侵染部位往往位于枝条基部,并呈扁平状。侵染部位的小黑点里包含孢子。孢子的传播主要是由雨水冲刷传播。枝条枯萎病往往发生在5~15cm的当年生枝条,主要症状是顶尖死亡。
 
  防治的方法是,在冬季休眠期修剪时,剪除并烧毁萎蔫和失色枝条,在夏季,将发病枝条剪至正常部位。喷施防治僵果病的药剂可以减轻茎干溃疡病的危害。
 
 
蓝莓种植之病害处理
 
 
3、蓝莓炭疽病 
 
  真菌病害,病原为Colletotrichumacutatutn,属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。该菌既可侵染果实,又可以为害叶片和枝条。果实染病后在成熟期表现症状,果实上形成凹陷状斑,病斑上着生橘黄色、胶质状的孢子体。幼嫩枝感病,病部黑褐色,子实体同心轮纹状排列,受侵染的芽枯死。叶片染病时,叶片上形成棕红色、边界明显的病斑。病原菌在受害枝条病组织上越冬,第2年春、夏遇雨孢子随风雨传播,侵染幼嫩叶片、枝条及幼果。幼果被侵染后在膨大期不表现症状,至果实成熟期或采收后才表现症状。具有潜伏侵染特点。花期至幼果期是孢子传播高峰期。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流行。
 
防治及预防
 
  每年阳历3月开始必须对蓝莓树预防性用药,特别是阳历6月底到8月,具体方案如下:
  方案一:(1)、先用恶霉灵(规格:每袋5克)兑30斤水,对蓝莓树灌根,每株灌5到6斤水,每隔7天灌一次,连灌两次。(2)再用咪鲜胺或者百泰对蓝莓树进行喷雾,治疗蓝莓炭疽病。 
  方案二:(1)用氢氧化铜兑水对蓝莓树灌根,连灌两次,每隔7天一次。(2)再用咪鲜胺或者百泰对蓝莓树进行喷雾,治疗蓝莓炭疽病。
 
 
蓝莓种植之病害处理
 
 
4、蓝莓枝枯病 
 
  真菌病害,病原为Botryosphaeriadothidea,属子囊菌亚门葡萄座腔菌属。受害枝条一面木质部表面变为棕色或黄褐色,组织坏死,有时仅几厘米,有时蔓延至整个枝条,根颈部染病植株死亡率较高。病菌在病组织中越冬,经伤口侵入,侵染发病高峰期在5-6月。 
 
  防治的方法是,在冬季休眠期修剪时,剪除并烧毁萎蔫和失色枝条,在夏季,将发病枝条剪至正常部位。喷施防治僵果病的药剂可以减轻枝枯病的危害。
 
 
蓝莓种植之病害处理
 
 
5、蓝莓灰霉病 
 
  真菌病害,病原为Botrytiscinerea,属半知菌亚门葡萄胞属。侵染叶片形成不规则斑。花序被侵染后变褐,并被灰色霉层覆盖,侵染果实采收后才腐烂,形成灰色霉层。以菌丝在病组织上越冬,侵染适宜温度15~20℃,阴雨较多有利于发病。蓝莓灰霉病是蓝莓上发生的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病害,各蓝莓产区均有发生。其发生的严重程度与气候条件和品种关系密切。
 
【防治技术】
 
  ①选用较为抗病品种。
  ②秋冬彻底清除枯枝、落叶、病果等病残体,集中烧毁;发现菌核后,应深埋或烧毁;在生长季节摘除病果、病蔓、病叶,及时喷药保护,减少再侵染的机会。严格控制浇水,尤其在花期和果期应控制用水量和次数,避免阴雨天浇水;发病后控制浇水和施肥,集中处理病果、病叶,并及时喷药保护;不偏施氮肥,增施磷、钾肥,培育壮苗,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;大棚种植需加强通风排湿工作,使空气的相对湿度不超过65%,可有效防止和减轻灰霉病。
  ③药剂防治:可于开花前至始花期和谢花后喷50%速克灵1500倍液或40%施佳乐800倍液,也可在花前喷50%代森铵500~1 000倍液、50%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,或用其他防灰霉病药剂。但果期禁止喷药,以免污染果实,造成农药残留。
 
 
蓝莓种植之病害处理
 
 
6、蓝莓锈病 
 
  真菌病害,病原为Pucciniastrumvaccinii,属担子菌亚门膨痂锈菌属。受害叶片上出现棕红色锈斑,病叶变黄,早期脱落。病菌以菌丝体在桧柏病组织内越冬,春季遇雨水冬孢子吸水膨胀,借雨水传播侵染蓝莓幼嫩组织,桧柏是其中间转主寄主。
 
预防及防治
 
  及时清除并烧毁病叶及其它病变组织,防止其在侵染。选择抗病强的组培品种种植,有利于该病毒的防治。
 
 
蓝莓种植之病害处理
 
 
7、蓝莓白粉病 
 
  真菌病害,病原为Microsphaeravaccinii,属担子菌亚门叉丝壳属。春末夏初,叶片感病后不表现症状,后期叶片变淡绿、黄色,皱缩,叶片正面产生白色粉状物,严重时叶片脱落。孢子借风雨传播,高温、高湿利于病害流行。
 
  防治及预防 在花期后使用7.7%福美铁,10-14天后再喷一次,每公顷用量6-10千克
 
 
蓝莓种植之病害处理
 
 
二、病毒病害
 
  目前发现多种病毒可侵染蓝莓引起病毒病,如蓝莓花叶病毒(Blueberry mosaic virus)、蓝莓带化病毒(Blueberryshoestring virus)、烟草环斑病毒(Tobacco ring-spot virus)等。
一般情况下,病毒性病害传播主要是昆虫类,如蚜虫、线虫、叶蝉、蜜蜂等。患这种病组培苗很少见,而是嫩硬枝扦插苗多见。这就说明需多选用组培苗,来切断病毒传播途径。防治的最好措施是以预防为主。一旦发病,应尽快清除感病植株,同时喷施杀虫剂,控制害虫携带病毒向外传播。
 
1、蓝莓枯焦病毒(BBScV)
  
  蓝莓枯焦病毒可以引起叶片和花死亡。受害植株最初表现病状是在早春花期,主要是花萎蔫,并少量死亡,接近花序的叶片少量死亡,老枝上的叶片叶缘失绿,这种病状每年发生。随着植株生长。一些抗病性稍强的品种只表现叶片失绿症状。受侵害萎蔫的花朵往往不能发育成果实,从而引起产量降低。
  
  蓝莓焦枯病在田间传播迅速。防治这一病害最佳方法是定植无病毒苗木,选择定植园时,确保该地及邻近园没有此类病毒。一旦发现植株受害,应该马上清除烧毁,并在3年内严格控制蚜虫,防止未来发病。
 
 
蓝莓种植之病害处理
 
 
2、蓝莓鞋带病毒病
  
  蓝莓鞋带病毒病是蓝莓生产中发生最普遍,危害最严重的病害。该病最显著的症状是当年生枝和1年生枝的顶端长有狭长、红色的带状条痕,尤其是向光一面表现严重。在花期,受害植株花瓣呈紫红色或红色,大多数受害叶片呈带状(由此而称“鞋带”),少数叶片沿叶脉呈红色带状或沿中脉呈红色带状。有些叶片呈月牙状变红或全部变红,受害枝条往往上半部弯曲。
  
  当在田间发现受害植株后,用生物杀虫剂严格控制蓝莓蚜虫,利用机械采收时,应对机械器具喷施杀虫剂,以防其携带病毒蚜虫向外传播。
 
 
蓝莓种植之病害处理
 
 
3、蓝莓叶片斑点病
  
  蓝莓叶片斑点病到目前为止,发生区域较少,不同品种对此病的抗病性不同,症状表现也不一致。表现为多年生茎干死亡,重新抽生枝条生长矮小并畸形生长,叶片有斑点,有时枯斑,呈现为粗糙的环形“窗口”,进一步发展叶片畸形并呈条状枯焦。
 
  药物防治。叶片发病时,应对病叶和新叶进行保护性喷药防治。目前最特效的药是三唑类杀菌剂如敌力脱,必扑尔,烯唑醇,三唑醇。用50%多菌灵(国产)加80%代森锰锌(2:1)800倍液,50%速克灵(日本产)1500倍液,每月1次,防效达70%。为了防止该菌产生抗药性,不同类型的农药要交替使用。喷药应重点保护抽蕾后的青叶,苗期未发病或发病轻,可用一般药剂,抽蕾后发病重的,应采用价高特效的敌力脱。病情严重时,增加喷药次数(每月2~3次)。非全园性发病时可进行局部喷药防治。
 
 
蓝莓种植之病害处理
 
 
4、花叶病
  
  花叶病是蓝莓生产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病害,该病的发生,可减少15%的产量损失。该病的主要症状是,叶片变黄绿、黄色并出现斑点或环状枯焦,有时呈紫色病斑。症状的分布在株丛上呈斑状,不同年份症状表现也不同,在某一年表现症状严重,但下一年则不表现症状。蓝莓花叶病毒引起叶片褪绿、黄化,有时也在叶片上出现淡红或白色斑驳。症状在植株上分散,有时几年后才显症。果实成熟期延长,严重影响果实的产量和品质。
 
  花叶病主要靠蚜虫和带病毒苗木传播,因此,施用杀虫剂控制蚜虫和培育无病毒苗木可有效地控制该病毒的发生。栽植蓝莓前进行土壤消毒,选用抗病品种。
 
 
蓝莓种植之病害处理
 
 
 
5、红色轮状斑点病
  
  红色轮状斑点病 植株受病时,1年生枝条的叶片往往表现有中间呈绿色的轮状红色斑点,斑点的直径为0.05~0.1cm。到夏秋季节,老叶片的上半部分亦呈现此症状。该病毒主要靠粉蚧传播,防治的主要方式是采用无病毒苗木。
 
 
蓝莓种植之病害处理
 
 
6.蓝莓根癌病
 
  蓝莓根癌病主要发生在未调酸的地块及扦插育苗棚中。
 
 
蓝莓种植之病害处理
 
 
  7、蓝莓带化病毒主要靠蚜虫传播,在叶片上出现细长的淡红色条纹,花期部分花瓣出现淡红色条纹,导致叶片呈鞋带状或新月状卷曲,枝条大量
 
  8、烟草环斑病毒导致叶片出现坏死环斑,穿孔,脱落。叶片畸形,植株矮化、死亡。病毒通过土壤中的线虫进行传播。